(资料图片)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范语晨发自北京
31日,记者从民政部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民政部近日对全国清明节祭扫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要求各地全面恢复常态化殡葬服务保障工作,严禁随意限制、暂停殡葬服务,扎实细致做好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今年清明节是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的第一个清明节。因疫情原因三年中许多群众没能回乡祭扫故人,今年清明节群众踏青祭扫、安葬悼念、追思亲人的需求将明显增长,“时间短、流量大、空间小、密度高”的特点更为突出。为此,民政部专门印发通知、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加强对清明节祭扫工作的形势研判和风险评估,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
据发布会介绍,民政部对殡葬服务机构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要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及时发布祭扫相关信息,方便群众及时掌握祭扫动态;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服务标准规范,做到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从方便群众祭扫出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人文关怀等。
同时,民政部要求各地利用清明节时机,加大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骨灰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鼓励引导群众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在推行惠民殡葬政策方面,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朱玉军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建立了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惠民殡葬政策,通过减免费用或补贴方式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以及绿色生态安葬等基本殡葬服务。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等9省份的惠民殡葬政策已覆盖到全体户籍居民。通过实施惠民殡葬政策,进一步保障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需求,有效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促进了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