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化传统《四季养生修身》的理念和实践各位师友、同学: 大家好,文化传统微信公众号自创办至今,得到了越来越多师友们的关注、参与、建设和支持,厚积而薄发,显得生机勃勃,大家在经典学习、践行并树立中华文化观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收获,增强了对经典的体认,已经进入解悟或触及中国传统的真谛,有助于按传统次第进入治学和修身。 庚子年开始全球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我们要面对前途不明的疫情,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革,随着“三年大疫”后的放开,每个人的心身素养遇到了现实的严厉考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自身的素质在面对复杂变化中的重要性,养生修身打造健康的心身就成为了当前迫切的需要,生命是我们一切追求和向往的基础,健康是我们能够正常生活的保障,我们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四季养生修身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走治本之路,促进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 文化传统《四季养生修身》系列课程,从2017初开始酝酿,年底开始招生,经历了整整五年时间,在这五年里不断的打磨和总结经验,不仅课程体系得到了完善,教学方法更加的贴合实际,可喜的是,学友们在其中不断地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大家在个人健康,家庭关系,工作社会关系及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上的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图:问卷显示参与养生修身者的变化情况 现将我们在本课程中所谈及的一些理念和开展的一些实践和学友们交流。欢迎感兴趣的学友们参与学习实践。
一、实践修身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一)修身为本健康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与存续。大数据表明中国人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如:癌瘤普遍化、重病年轻化、早逝、精力衰竭等等),种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身健康才是根本保障。 致病因素有了新的变化。一是与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高度相关的疾病日益增多且深入(如:非效法自然的知识对人精神意识的误导,进而导致行为、形质层面的问题)。二是与环境相关的疾病日益增多和深入(如:雾霾及人造化工物质等毒素对生命底层的直接侵害)。三是突发自然灾害以及自然内部突变对人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四是天地氣机的变化造成人体生长化收藏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有新的解决途径来维护我们的健康,要求我们回归祖先对生命和自然的精深探索和实行。应该认识到,生命是氣化与形质并存一体且以氣化为主导、制约的有机整体,生命存在于天地运化的大背景之中,要想真正保障健康,实现生命价值,必须回归并实行中华祖先传下来的修身传统。
(二)修身治学当前,学术研究、科学探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严重脱节,对社会发展与存续的影响日益失衡,彰显出科学研究中对人的素质改善的迫切需求,更加突显出传统修身治学的价值。工具的进化似乎太快,人的驾驭力开始跟不上,到底是工具为人所用,还是人被工具所困,德不配位,不符合自然和伦理的发明创造,就像“小孩耍大刀”一样,很可能伤人伤己。 一些学员开始明白,没有修身体验,很难读懂经典,也难以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现代社会中找到方向。人与天地相参赞化育,人这部天造地设的仪器本身就是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主客分离的外化认知方式所得到的结果,必须在主客一体的生命和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经典的学习要走内明和实证,符合自然的知识和技术才能维持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镇,意味着人有提携万物,维护自然守常的责任。我们传统的技艺,工程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来成就的,其中凸显了人对万物的价值和对天地的贡献,也成就了作品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修身治学能够让我们真正与自然和谐,让中国的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有或者恢复其神韵内涵,让传承和作品都神形具足。 “执今之道以驭今之有”,时代变化,观念变化,知识和技术变化,经济和治理模式变化,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文化必将为世界带来新生,这催促着更多的炎黄子孙回归修身治学之路,以面向未来。
(三)课程意义基于中华文化传统,解读中华民族祖先教下的精氣神内涵,强调效法自然的文化主题,立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养生实践。 开启主导自我健康之旅,攀登中国文化的高峰,认识自我并从根本上完善自我,给自己的生命找到根,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为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打下内在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列举重点讲述如何在“天-人-地”系统中认识生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话题和实践。
(一)传统生命观探讨天人相应背景下的人体有机性与健康观、疾病观、养生观。这里或交流如下话题:
1.形与神俱氣化与形质;精氣神与藏、腑;经络与内景隧道;自愈潜力的调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上工治神,大医治国);身心(唯形质认识论人体)-心身(现代中医论健康——功能论)-性命(传统中医论生命:“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人命关天”等传统命题的解读——氣化论)
2.心主神明《黄帝内经》论述了“心”的四个层面:1. 识神的认知层面(视、听、嗅、味、触、逻辑思维等);2. 情志层面(识神的七情-怒、喜、思、忧、悲、恐、惊)-识神元神交汇层面;3. 神志层面(识神的六欲-五藏<神、魂、魄、意、志>)-识神元神交汇层面;4. 精神魂魄层面(元神层面)。
3.疾病成因《黄帝内经》中论述的两大类病因:情志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俗话说的“万病起于心”在《灵枢》中表述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大家是否意识到:心动摇氣,氣乱神失,氣乱精散,形质乱长……)。情志内伤,一般认识到身心疾病层面,而传统则在性命层面上认识与操作。 而现代人,则多了一个最致命的病因——毒:不效法自然不符合生命之道的“毒知识”,不是自然生产而是人工开发的毒化工产品,从生命的精神深层和生化底层侵入身体,让心无主而神不明,身无基而形不实,引起诸多病患,该怎么防患于未然?如何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养神修心为要《黄帝内经》:“必清必静,则病氣衰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俗语:心平气和,平心静气,上士养心。
(二)传统防病观——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传统中认识的
四种生命状态(不病、未病、既病、已病)如何界定,改善和转化的方法是什么? 传统中“治”字,是“复常”之意,即通过治理、调理使得生命的精氣神得以恢复与天地同步协调之意。如何操作? 2.传统
养生与的次第:修心养性,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饮和食德),导引服氣,祝由(移精变氣),按摩正形,针灸,汤药,手术。在不病、未病、既病、已病的不同状态下,不同人该怎么权衡选用。
(三)传统养生要义——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西方科学精于空间研究(可感物质的机械运动),中国文化讲究时间(背后的氣化层面,是有机性的原因)。远古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社会人,是与社会同利益、共兴衰。人能与天地合拍,就得天地之益(负熵、整合),否则难免走上偏离健康之路。 大到六十甲子,小到昼夜更迭,生命节律,背后都是氣化主导。精氣神的内在节律性,展开为地域格局,天时节令。故我们以四氣调神为主线展开课程设计,将分享到诸如“日节律与营卫调摄,月节律与气血调养,年节律与五藏调养,六十甲子节律与司岁备物,男八女七节律与‘返老还童’,地理方位与风土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四)传统的文化观中国文化中一个主要的主题就是效法自然,效法道、天、地、人的各级自然。效法的前提是能够认识到真正的自然,我们如何才能认识到这个自然呢?①.中国文化中的自然是有无两层的自然。②.中国文化是有统的,所以可以一通百通,得一而知万。③.中国文化中认识自然是人、物一体的认识方法。④.中国文化中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有人为天地之镇,人为万物之灵、人为天地之心。
(五)修身传统西方医学说身和心,中医说心和身,中华传统则讲性命,俗话说“人生自有大药精氣神,不假外药”。在修身传统中包含了对心和身的修养: 1.
修心的功夫依次递进: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改善氣质……返观照察,路漫漫其修远兮。 2.
修身的知识:性命双修、道与德,人身难得(人命关天、万物之灵、天地之镇、人与天地相参),这些古语的内涵是什么? 3.
修身原则:由动到静,有为到无为,后天返先天;能否达成《黄帝内经》中“将从上古,合同于道”的嘱咐,是我们的追求。 4.
修身方法修习:重点分享和教授一些简便安全的实操办法,如站桩、导引行气、推拿、静坐、闭目养神等内容。
(六)、治学传统回归中华治学传统,与时偕行,以文化成天下。中国的传统治学或技艺皆以修身为基础,其成果和过程均带有自然有机性、主客一体性、因地制宜等特点。这部分或将与大家探讨的话题如:中华文明源流;传统技术(铸造、建筑、烹饪、艺术、制香);知行合一;解悟、灵感、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知道与知识;生命和自然的系统观及层次性;学养、学问、学修、学术的不同等。
(七)、养生修身辅助实践中国的文化来自对自然的体悟和认识,而这个是以自己为主体手段,我们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敏感度和觉知能力去体会自然和自身,针对于此,除了明理修养心性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对身体的练习实践。包括,闭目养神和自然静坐,站桩,导引,推拿,礼射,香养,饮食,茶膳等实践,从形气神多个层面提升我们的心身状态。
(八)、文化经典修悟以《黄帝内经》选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灵枢·宝命全形论,灵枢·本神、天年、决氣)作为自然观和生命观的主学经典;以《管子·心术、白心、内业》四篇三十六章作为修心的理论和实践引导;以《论语》为代表的多部中华典籍中指引我们的人生处事实践。从经典的显意到密意,并切实修之于身。 以上是课程所涉及内容的部分列举,分类是为了把内容说清楚,然而在教学和实践中,都是融合上述理念和方法为一体而开展的和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话题,形-气-神、心-身、性-命、人心-天心,时-空,万-物,只是借说方便,生命的内在本是四通八达的,自然的内在也是圆融互通的,生命和自然也是一体的,只不过,做与不做,修与不修,决定了人自我潜力的开发程度以及人在自然大系统中升华的境界。
三、课程形式与其授人以鱼,毋宁授人以渔,本课程重在启发参与者的文化自觉。重在落实到推动每个人进入主动实行修身的状态,通过促动个人观念改变、行为调整来奏效,讲课结合实操,知行合一,以知领行,以行会知。 学习经典,养生修身,变化气质,是个长期的自我修养过程,我们鼓励学友们长期参加学习或学了之后能够勤而行之。 课程以身体建设为主要目标,初步实践修身,顺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循环,建立时间节律的认识,培养健康意识、学习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期间将完成《黄帝内经》选篇的学习,《管子·心术》上下篇的体悟,学习站桩、导引、静坐、揉腹等基本的养生技能,实践顺应节气的民俗生活、饮食调养、情志调适、起居有常、运动导引等,认识自我,修养心性,并逐步走向改变内在效法自然的自我成长之路。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步修身实践,提高身体素质,获得心身感受,树立传统的生命观,文化观。 通过一定时段的学习(视学员基础和投入情况,约1-3年),大家逐步真正认同和体会到修身对人生命的改善和提升并切实有所收获,可以进一步深造,深入实践修身、养生,深入解悟经典,并以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身体为对象,学习并实践修身治学,领会传统修身内涵。与时偕行应用于现代生活,顺着时间节律,结合自身状况,学习、实行、体会、收获,走上自我维护健康之路,为学问和事业的精进打下良好基础。对修身治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之后,以认识自然,效法自然为目标,领悟并实施人对万物的作用,实现人为天地之心的人生使命,继承并发扬中华的“万物文明”。 修身是个系统工程,贯穿生命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不可能一蹴而就,故我们以时间为主线(自然的生长化收藏和生命的生长壮老已),设计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长期伴随式课程,既有集中的讲授,也有因人因时而异的辅导。
(一)线上学习群:设置“四季养生修身”微信群,有十余位指导老师和助教,在群里开展学习交流、践行引导、答疑解惑。用生活化的语言,引导践行,启发大家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领悟。
线上会议:约两周一次的音视频会议共同学习,或分享教授具体的养生修身方法,或导读相关经典,深入体会经典和养生实践在自身的落实。
(二)线下春夏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前后的周末),每个季节举办1次线下集中面授辅导课,每次1~3天不等,学习文化课(侧重于传统文化观、生命观等内容),教习养生修身实操技术,辅助调节心身状态,当面答疑、解惑、辅导、示范。 注: 在 疫情 期间,如不方便开展线下课程,课程将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开展,鼓励家庭共学,内容基本不变。
四、授课辅导团队参与本课程的主讲老师们多致力于医道和修身领域20年以上,他们来自知名的中医院校、研发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拥有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或教授等职称。也有在养生修身课程中成长起来的辅导员,是一个多元化,互补融合的教学团队。团队的学术和技能领域涉及医学研究及临床、营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传统养生等方面,但都以引导学员自主的文化健康为着力点。在学习群中,所有师生 侧重于谈养生修身的具体学问和实践 ,不做任何个人和机构的宣传,不开展任何诊疗行为,共同完成修身治学的开拓性尝试,大家同为学友,人人平等,互学互鉴,互帮互助。
五、收费标准和报名方式线上日常学习:365元/人·年,长期开办。
新学员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填写《文化传统四季养生修身课学员登记表》,缴纳学习费用365元,后统一邀请入群成为正式学员,除参加线上社群学习学习外,还可以参加线上日常的音视频会议小专题学习。 往期老学员无需在此登记。
线下面授辅导:费用标准500元/人·天(含场地、学费、材料费等及活动组织成本),食宿等生活费用自理(或由会务组按照集体发生成本均摊)。为保障学习效果,面授辅导仅针对登记缴费入学习群系统学习的成员开放。确有困难的学员,可通过参与志愿事务,申请减免费用。 2023年度,除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线下授课外,还计划开设专题的养生修身方法教学班,如导引静坐站桩、自我推拿等,习得一法,终身受益。(专题通知)
线上大课:199元/人·期,每季度一期,每期两天课程,线上授课,倡导“修身齐家”,学员的父母、子女和未成家的兄弟姐妹可以一起听课。
六、后记《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健康基于文化,目的是建立以人为本的,人人可学的,有助于个人致力于从自我角度提升健康水平、改善生命质量、促成人生价值的实现。文化传统平台,首倡文化健康管理,通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认识视角和方法,实践方式与观念)来驾驭养生与健康技术,通过文化健康管理过程,帮助人们学会并掌握从自我的角度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认识与把握,并兑现为自我的健康养生的素质。在此过程中,要学习健康文化理念、方法、知识,启发学习者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进而改善心身健康状况,这就是养生修身的过程。
历史上的真至圣贤,都是修身有成之人,他们都曾为当时的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和一批确有真修实学的中华文化人才共同成长,以维护心身健康,改善人际关系,变化气质,走入修身门径。 感谢各位主讲老师在文化传统的无私的奉献,感谢各位师友的帮助。诚祝大家健康安顺。 文化传统 溪燕文化咨询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
招 生 公 告文化传统《四季养生修身》课程长期开办,公开招生,常年接受报名。第六期(2023年度,癸卯年-甲辰年春)课程自2022年12月20日起正式开始报名,2月4日起正式开课,新学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提交表单参与共学实践,往期老学员请直接在群接龙续费,无需再次登记。 扫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填写学员登记表格